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三农 > 乡村要闻 > 正文
中国扶贫攻坚伟大历程的现实观照
时间:2014-07-17 10:46:14  来源:   作者:  网站首页     
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各类补贴在产业发展初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产业发展起来以后,仅凭补贴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人们需要更多的资金,也希望按照市场规律,用金融的方式来使用和偿还资金。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贵州省全省扶贫资金一年有33亿元,摊到贫困人口头上每人只有300多元,用来发展产业是杯水车薪。”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杨小翔说,“但是,如果钱用来做金融担保,就可以撬动更多的钱进入产业发展中,产生放大镜效应。”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金融担保扶贫,正是贵州省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政府用扶贫资金建立金融担保平台,在贷款与放贷之间建立起一道诚信的保护屏,解决了以往农户、合作社、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最大的障碍。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2012年4月,贵州省扶贫办与国开行贵州分行在铜仁市石阡县启动实施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这一扶贫融资模式是:政府主导产业、农户(合作社、企业)申报贷款、扶贫金融评估、项目市场运作、扶贫贴息支持、农户(合作社、企业)承贷承还。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同时,贵州省每年拿1亿元做贷款贴息,帮助和鼓励农户用来发展产业。铜仁市市长夏庆丰告诉记者,现在全市已有6个县先后与国开行贵州分行签订合作协议,陆续发放贷款9.63亿元,其中印江自治县通过财政扶贫资金600万的贴息,撬动1.2亿元贷款资金的投入,放大了20倍。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扶贫金融合作不是简单地发放贷款和兑现贴息,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政府“一头热”的扶贫模式,把金融部门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形成“银政企农”共谋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局面。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再次是创新了政策设置和干部考核机制。“摘帽不摘政策”切实改变了“等、靠、要”心理,改变了小富即安、不富也安、争戴“贫困帽”的惰性思想。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并从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人才保障和重点群体等8个方面进行了政策设计。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对于贵州省来说,最大的创新在于实施的“摘帽不摘政策”。长期以来,各地争当“国贫县”的怪事不绝于耳,究其原因就是这顶贫困帽子所附着的一系列利益。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思想,贵州省2011年出台相关政策,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贫困乡“摘帽”后,不仅原有扶持政策不变,财政扶贫资金安排在总量上还以10%的增幅逐年递增。并从“摘帽”当年起至2018年,贫困县每年奖励1000万元,一类、二类、三类贫困乡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各类奖补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新建项目或后续巩固提高工作。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同时,对干部的考核也要实行扶贫导向考核机制。贵州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调研员余欢告诉记者,贵州省对贫困县的考核,与同步小康创建指标相衔接,通过三年连续扶持,试点县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减贫摘帽”或率先达到小康县标准的,其党政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使用;对扶贫工作无明显起色,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其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按组织程序问责。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启示: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资金、财物是固定的,体制机制的创新却有无限活力,带来无穷的递增。我国扶贫工作开展了几十年,从最初简单地给钱给物到如今多样化的支持体系,各地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来自各方的扶贫资源怎样进行有效整合,发挥更大优势?深度贫困问题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怎样与产业兴起、区域发展共生共赢等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从深层的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从上到下浓厚扶贫氛围已经形成——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个体的自我发展理顺了通道,贫困人口、扶贫干部、社会各方帮扶力量等,处在不同位置的主体都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和希望,积极性被极大激发,同心协力投入到这场扶贫攻坚大会战中来vYJ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那时候,扶贫项目不好实施。有时候打躬作揖要来的项目,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地实施下去。”一位扶贫干部真实形容了以前扶贫项目实施的窘境,“农民长期的生活习惯要改变并不容易。”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点击排行